组织建设

传统文化与党性修养———谈党风廉政建设

时间:2017-05-03浏览:2404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秦霞

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俩性格迥异且政见不同,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当司马光被赶下宰相宝座后,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等都给予很高评价。

风水轮流转。后来王安石被罢官,皇帝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并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皇帝听完,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君子”一词始于孔子,是孔子的理想化人格。也是我国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的人生目标与做人准则,被冠之以君子,便是极高的褒扬与赞誉!

时至今日,这样的标准并不落伍,尤其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怀有君子之风,按照传统的君子之德做人做事,应当是一种本分;而作为一名党员,则应该比君子有更多的正能量以及更高的感召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要做合格党员,看似平淡普通,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遵守党章的同时,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并加入时代的解读,自觉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在我看来,一名合格的党员至少应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党性修养:

恬淡恬淡通常指人的性格恬静,是对实利和虚名的超越,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面对当今的物欲横流以及各种喧嚣和诱惑,若能坦然视之、淡然处之,便如同盛夏夜晚,轻轻拂面的阵阵清凉之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作为党员是荣誉更是责任,要求我们有如此的党性修养。

然而恬淡并非不求上进,而是具有强大而充实的内心世界,能够心无旁骛排除各种干扰,不为名不为利,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在平淡与默默中升华自己的人格。

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好人不难,难的是在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依然如此。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掌握了一定的实权并能自由运筹帷幄时,还坚守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底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便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慎独是一种自律之后的坦荡,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慎独”既是一种党性修养的途径,更是经过长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达成的习惯。是对自己的诚实,也是对他人的守信,就像空谷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依然散发清香。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细微处也最能展示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表里如一,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为之。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生意义真正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处境再糟糕,但不放弃努力,勇敢坚持,就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我。自强不息是一种奋发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面貌,都说“明知山有虎”,共产党员却“偏向虎山行”,勇于拼搏,不懈奋斗,在危难中前行。

能够坚持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就是获得了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不怨天尤人,永不言败的拼搏与奋斗,更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的表现。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数次受贬亦不改初衷不忘初心,并留下许多千古绝唱的心声,彪炳史册,至今为人称颂。

德在才先在党性修养中,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有德性的人,才能成为世人效仿之楷模。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把人分为四品: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德与才中,司马光首先看中的是德;昔日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说道:“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在这篇演讲中,依然强调了德,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去践行吗?!

古人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先人之语亦犹在耳边。作为一名党员,努力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性修养,时时洁身自好,处处风清气正,必将不屑蝇营狗苟,还会不廉洁自律吗!

  

(本文刊载于《东南大学报》201733061337期)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邮编

21118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