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副主任、副书记
东南大学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数字交通智能运营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
个人荣誉:
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创新青年奖获得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入选者。
教育经历:
2002-2006,东南大学数学系(现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学士;
2006-201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提前攻博)(其间:2009-2010,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进入东南大学工作后任讲师(2012)、硕导(2017)、副教授(2018)、博导(2020)、教授(破格,2021),历任东南大学物联网交通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助理、西藏大学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藏)。现任东南大学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研究方向:
1)网联公交车自主运营与区域协同调度
2)公路网交通运行监测与数据融合分析
3)高速公路车路云运营与智慧出行服务
4)智能网联点线面管控与车辆生态驾驶
5)车-机-场面机场运营与多智能体管控
科研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课题和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研发项目和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咨询项目20余项;与一流交通控股公司、知名互联网企业、智能交通上市公司开展深入合作,负责承担部委及地方(如江苏、浙江、安徽、四川、西藏等地)40多项咨询、规划设计、科研攻关、产品研发等工程技术实践项目。参与“交通强国”战略、雄安新区、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项目,承担完成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江苏省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2项,部分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多个城市公交运营中得到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等一等奖4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全国公路优秀科普作品奖等二等奖5项,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最佳论文奖、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数字交通”论坛优秀论文等4项。
编著各类专著、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ESI高被引2篇),WoS被引频次千余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著50余项(成果转化多项),牵头参编行业团体标准9项,参编国家科技报告2份,行业智库研究报告多部,在《交通智库建言》《群众》《中国交通报》等刊报上发表咨政建言和科普文章多篇。
教学成果:
主要从事智慧交通、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核心专业主干课《交通系统分析》(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以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合作成果”),《交通前沿技术研讨》《交通规划》和东南大学硕博研究生校通选课《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导论》等课程。主编《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论丛》入选人民交通出版社季度“十佳图书”荣誉称号。出版《交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等教材,参编《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等多本教材编修工作。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程思政”校级教改项目多项。重视对学生全方位培养工作;在东南大学和西藏大学培养及协助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本科生40余名。受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学业导师、交通学院茅以升班导师、东南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荣获东南大学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国家级)、银奖(省级、校级),获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一等奖)、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技术大体验西藏赛区(一等奖)、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江苏省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二等奖)、数字交通论坛优秀论文、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创新大赛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交通科技竞赛奖项等诸多竞赛奖励。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含国家和省级SRTP)数十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称号、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特等奖;荣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优秀班主任、东南大学校级奖教金等奖励。
学术影响:
任交通运输部新型交通智库联盟东南大学联络人、核心专家库专家,东南大学中特研究院研究员;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首届交通强国智库高原论坛组委会主席、第19届至第22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Session主席;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第一届组委会委员,第二届组委会委员/分论坛主持人;第三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国际学术会议(FTTE 2024)技术委员会主席,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ITSC 2014、ISSI 2018、ILET 2022、SAE International ICVS(2019、2022、2023),SoCAV 2023、SAE International IUAMS 2023、第十届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等大会分论坛主席/副主席/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综合交通智能运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SAE International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Technical Committee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制专业委员会、低空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综合智能交通专委会委员,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青年专家人才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兼职;受邀为政府部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5G行业研讨会以及科研院校作报告和培训40余次;为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行业主管部门,江苏省、雄安新区等地方政府交通、发改、工信部门和学术、行业群体,以及世界5G大会、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等各类评审担任专家。任《Journal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Urban Lifeline》《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特刊主编、编委、青年编委,以及《Nature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等50余期刊审稿专家;获评《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年度优秀编委、《中国公路学报》《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优秀审稿专家,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优秀审稿人等。
人才需求:
诚挚邀请有志于从事智慧交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研发等科研人员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视具体情况推荐为至善博士后(年薪35万元起);热烈欢迎致力于从事智慧交通、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智慧高速、智慧机场等领域教学科研的青年教师(35岁以下)加入团队;期待具有扎实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基础和/或扎实数学素养、编程能力,品行端正、心理健康、团结奋进、务实进取,对学术科研/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报考东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无锡校区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工程管理硕士(MEM)研究生(研究方向:F7 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也非常欢迎东南大学本科生参与团队和课题组SRTP、科研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此外,课题组每年在西藏大学工学院招生交通运输专业背景基础的硕士生2-3名。
联系方式:
jianzhang@seu.edu.cn
zhangjian8se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