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之年,白首之心——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徐吉谦教授

发布者:gxcjs1发布时间:2020-05-22浏览次数:1683

    徐吉谦老师是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53年毕业校友,也是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

    与交通工程学科结缘

    1950年,徐吉谦老师考入国立南京大学,两年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徐老师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完成了本科阶段课程学习任务,所完成的毕业设计研究了南京市从鼓楼环交至太平门道路的地形起伏问题,建立模型计算,综合考虑标高等因素带来的填土、工程量和排水问题,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徐老师是南京工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徐老师素以自己是南京工学院的学子为荣,从留校任教那一刻起便立志要为母校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教一年后,徐老师被派至同济大学向苏联专家组学习。当时的同济大学拥有城市专业,开设了城市道路设计这门课,徐老师在同济大学辅导五名城建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这一份经历为日后徐老师的研究范围向城市与交通规划领域延伸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应当树立的系统观、区域观、控制观、工程观和创新观,形成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

    重回南工

    1955年10月,徐老师回到南京工学院,在道路专业组做辅导工作,主要辅导专业为铁道工程和水下工程。当时他的另一个职务是教研组的秘书,秘书从职务意义上讲,是对其辅佐的老教师的一种尊重,为老教师做一切能包办的事,在课堂上旁听的同时,收发讲义,并承担出考题、改考卷和答疑工作。这一年,徐老师被评选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59年,徐老师调任南京工学院教务处,主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统计整个学校开设课程数,每门课开设的年级,成绩表打印工作,向每一个系的联系人了解他们系的教学情况,分析考试成绩分数分布及其原因等内容。在当时,南京工学院还开展了教学改革,徐老师也参与其中,主要工作包括分析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否合适,教师工作量是否合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重是否适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大纲是否一致等。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被整理成册,梳理总结为一本指南。

    至1962年,徐老师担任讲师、教学研究科科长。1963年开始正式上课,开设了《城市计划交通网》这门课程。由此,徐老师的研究方向正式转变为交通工程,术业专攻50余载。

    1967年,学校开展“三抓、三步、五带动”。所谓“三抓”,就是要抓外语水平的提高,抓基础理论的提高,抓基本技能的提高。所谓“三步”,就是第一步要过教学关,第二步要过实践关,第三步过科研关。所谓“五带动”,就是指带动实验室的建设;带动教材的建设;带动师资的培养;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科研与实践的成果。当时的教师在校要学外语,还需要到实验室学习金工、木工、土工等工匠技术,由此,教师的工作量剧增。因此,徐老师便向处长反映教师工作量的问题:“教师的工作量必须慢慢来,不能囫囵吞枣;基础课的教学计划调整不能一下子变化太大。”后来,徐老师继续整理材料并向书记反映,并很快得到支持。同时,徐老师还担任《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当时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课程均由一名教师负责,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对自己教学的课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1976年,徐老师参与宁六公路设计工程。宁六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正规汽车专用一级公路,也被称作是“中国现代化交通建设的初步尝试”。徐老师曾经的毕业设计中维持路基稳定且尽力降低路基高度等研究内容,为日后在宁六公路工程实践中,注重道路标高的观点打下了基础。徐老师也曾遭受质疑,在该项工程中,有一段6.5千米长直线的道路。为探讨这样的线形设计是否合理,项目组邀请了多名专家对此线形设计进行评价,最终多位专家认为道路周边景观变化较多,长直线能够符合要求。从中徐老师总结提炼出:路线的线形问题,不是仅仅从一个平面上考虑,而要综合考虑立面、驾驶员感受、周围景观和颜色变化等方面综合进行总体的确定。

    1989年,徐老师指导我国第一位交通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炜教授完成了博士论文,对于学子王炜,徐老师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和殷切的期望,谈吐间总是流露出对他的厚爱。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成立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至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路工组、五十至八十年代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教研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徐老师在当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主抓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教学目录、指南,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学科热情的培养。交通运输工程系成立恰逢我国“七五规划”,期间徐老师积极为国家建设规划献策献力,申请国家课题,由此敲开了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门,教学期间主编《交通工程总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以及与过秀成教授合作编著的《交通工程基础》等教材,奠定交通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学院成立之初,办学条件较为艰苦,学院向学校申请的十万元新办专业建设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只被批准八千元,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徐老师提出科学“研究-教学-生产”三元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砥砺前行,直至如今,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发展成为国内“双一流”顶尖专业,其发展历程对国内高校教育有着重大启示,正如交通运输部刘小明副部长在2017年徐吉谦教授学术思想交流会所言,“徐先生开创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推进了中国交通工程科技进步,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贡献“。徐老师表示,这犹如树根和树苗的关系,根基扎深,树苗才能生长,才能茂盛,后续发展才能更好。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

    了解历史,才能通晓未来。徐老师不仅对于东南大学和交通学院的发展历史熟知于心,对于交通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徐老师表示“要靠后来之人”,研究的成果不应用于名号、头衔等的争夺,而应注重于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达到一定高度,研究成果方才具有价值。

    学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实现,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培育是学科蓬勃发展的动力。对于“后来之人”的培养目标,徐吉谦老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培育过程要注入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这些都是家国情怀不同时代的表征。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原本的研究面正在逐渐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将一代胜过一代,每一代人的使命也不尽相同。研究面的拓宽使如今的教育在深与广两方面矛盾逐渐凸显,学生同时面临实习和研究的压力,在此社会背景下,年轻人要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在专业研究上,要静下心来做,保证一定的研究周期才能取得研究成果。在采访的最后,徐老师表示,研究方向与未来就业方向的契合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使所学真正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一个人的气质与智慧,是绝不会随着身体的老去而消散。徐老师虽已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始终保持着一位学者儒雅与睿智。虽已九十高寿,但对如今的交通问题,仍有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对于交通事业,依然胸怀抱负。一如清水,丹心不老。鲐背之年,白首之心。

    徐吉谦教授简介


    徐吉谦教授, 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同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与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首都规划建设专家咨询组专家、南京土木建筑学会道路桥梁委员会主任等职。

    86年起承担了南京市首轮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随后相继承担了郑州、合肥、马鞍山等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奠定了东南大学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领先地位。80年代起,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大中城市出入口干道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网交通容量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先后在国内外重点与核心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这本专著。90年代起对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交通工程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东南大学86年起招收交通工程方向研究生,徐吉谦教授担任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第一任学科负责人,负责完成了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申报工作,使我校成为了经国家批准的最早设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教学期间,主持编著了《交通工程总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等教材专著,丰富和拓展了交通工程学科内涵,推进学科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科研-教学-生产”三元结合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模式,开辟了交通专业一体化建设道路。至1993年退休,先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近30名,指导外来进修教师20余人次。其中,不乏王炜等交通学科领军人物。退休后仍心系母校,捐资设立了“徐吉谦、张秋”奖学金,资助奖励优秀学子更好成长。

      徐吉谦长期以来持续关注Bluesky工作室发展动态,关心工作室的团队建设和学生发展,每年新生入学以及硕博士答辩等活动均亲身前来,与工作室全体成员交流探讨,耐心指点。

      他要求工作室所有成员应该珍惜读研机会,把握研究生这一个人发展的特殊时期,要求我们既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远大志向,也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最终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并且提出了提升自身技能素质、在实践中探索真知、不断创新、学以致用、勇于担当等五点具体要求。

      个人荣誉:

    序号荣誉名称授予机构获奖时间
    1
    南京工学院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南京工学院1955.12
    2江苏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通报表扬并出席江苏省高校与科技机关知识分子代表大会江苏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02
    3在上海同济大学向前苏联专家学习并试做苏式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并在上海公开答辩,其成果送相关学校参考上海同济大学1955.06
    4南京工学院各项运动成绩显著获表扬奖状南京工学院1958.12
    5南京工学院先进工作者南京工学院1959.12
    6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先进工作者南京工学院土木系1983.02
    7南京市科技先进个人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1985.03
    8<从教30年、桃李芬芳>荣誉南京工学院1985.09
    9东南大学优秀党员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委员会1991.01
    1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2.10
    11东南大学科技先进工作者东南大学1993.03
    12江苏省注册工程咨询专家江苏省科委与科协1994.07
    13<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荣誉东南大学研究生院1994.09
    14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突出贡献表彰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2009.04
    15海外华人交通运输协会<终身成就奖>海外华人交通运输协会2011.08
    16
    全国优秀科技情报奖全国市政工程科技情报网1985.11
    17科技情报工作积极分子全国市政工程科技与情报1988.12
    18全国先进科技情报员全国市政工程科技与情报1991.09
    19科技情报工作先进个人华东地区公路科技情报网1992.01
    20科技情报工作积极分子华东地区公路科技情报网1994.06
    21四十周年先进科技情报尖兵华东地区公路科技情报网1987.11
    22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2018.06

    项目、论文获奖情况:

    序号项目(论文)名称获奖名称获奖时间
    1大城市交通综合体系规划模式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11月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成套技术及仿真设备开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1月
    3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2002年2月
    4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1992年7月
    5城市交通网络总体性能评价与建模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1995年5月
    6城市交通规划与宏观交通管理方法研究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1991年7月
    7大城市出入口干道设计研究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7月
    8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工程应用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1月
    9公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10月
    10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系统软件及工程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年12月
    11城市交通系统实时模糊控制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0年10月
    12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12月
    13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河南省城建环保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6月
    1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6年12月
    15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1年11月
    16马鞍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安徽省建设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5年11月
    17城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982年12月
    18南京鼓楼环交阻车观测调研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12月
    19中央门立交方案设计竞赛南京市二等奖1986年12月
    20采用系统平衡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方法的探讨中国交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1990年11月
    21对大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思考中国建筑学会1988-1991年度优秀论文1992年3月
    22自行车交通发展基本特征和合理适用范围研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年度论文1995年11月
    23大城市出入口干道技本标准初探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1985年度优秀论文1995年11月
    24道路线形要素分析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1986年度优秀论文1987年11月

      东南大学徐吉谦教授荣获“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8年6月9日上午,“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中大厅举行,我院徐吉谦教授获此殊荣。交通学院徐吉谦教授、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会长乔凤祥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教授、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秦霞教授、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陆建教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教授、徐吉谦教授部分学生代表、交通学院交通学科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交通学院副院长陈峻教授主持。

      首先,吴刚副校长对徐吉谦教授荣获“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殊荣表示祝贺,并就徐吉谦教授一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他也感谢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对徐教授、对东南大学、对中国乃至全球交通运输几十年如一日的贡献。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会长乔凤祥教授介绍了“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背景,并表示徐吉谦教授获此殊荣实至名归;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教授介绍了徐吉谦老师对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开创性、奠基性贡献,他表示徐吉谦教授作为纯粹中国本土派的交通工程学开拓者,最早提出并确立了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应当树立的系统观、区域观、控制观、工程观和创新观。

      随后,由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会长乔凤祥教授为徐吉谦教授颁发“全球华人交通运输学科终身成就奖”。学生代表丁红亮感谢徐教授在做出专业贡献外,还不忘激励年轻人,为他们创造机会,设立“徐吉谦-张秋”奖学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血液,将以一个更加严厉的标准要求自己,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有理想担当、有国家情怀、有世界胸怀,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交通学院过秀成教授作为教师代表阐述了徐吉谦教授的重要观念与理念对于初创期的我国交通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特别对于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创意义、奠基意义、启蒙意义和传承意义。

      会议最后,徐吉谦教授对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能够将此奖项授予于他表示了感谢,同时,徐吉谦教授也对在场的交通学科师生们提出了期望:叮嘱大家不论是现在做研究还是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都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是为国家,为人民,交通人应当有大的家国情怀,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创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润瑄     审核: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