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青教榜样系列之杨洁副教授:融合交叉 止于至善

发布者:gxcjs1发布时间:2020-05-22浏览次数:1056

    杨洁老师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兼容并蓄、交叉融合、自主创新、止于至善”是杨洁老师研究生阶段所在的BLUESKY团队一直秉承的治学传统,这恰与法学院建院以来一直坚持的“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学科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作为学院法学博士群中的“少数派”,工科背景的杨洁老师在法学院学科交叉的丰沃土壤中俯首前行,自身获得成长的同时,助力学生发展、推动学科进步。

    人物简介

    杨洁,系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司法大数据方向,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项、其他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兼任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最高法设立)、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法规重点研究基地“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员;2018.09-2019.02挂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司装科信息中心副主任。获得2018年度“法院优秀援疆干部”,2018年度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2019年度东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探索新域  克难前行

    杨洁老师与法学院的结缘始于2011年。那一年,时任法学院院长的周佑勇教授以“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为题,获得了法学院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支持,杨洁老师的博士生导师、BLUESKY团队带头人过秀成教授也是此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当时还是博士研究生在读的杨洁老师围绕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法治问题展开研究,迈出了跨界发展的第一步。2013年博士毕业之后,杨洁老师师从周佑勇教授,围绕交通发展政策与法治研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正式加入法学院交通法团队。

    跨院系发展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从效率思维转换为公平思维、从公式图表切换为法言法语,杨洁老师工作伊始感受到了诸多不适。“庆幸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杨洁老师说起刚进入法学院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向身边老师请教过不少现在看来特别“天真”的问题。尽管显得特别像一个“门外汉”,但老师们都给予了耐心解答,“比如咨询过周佑勇老师在撰写法学论文时,如何记得那么多引注的出处;第一次请孟鸿志老师修改材料,拿到修改稿后感觉像被外教订正过的英语作文一般;刚参加顾大松老师组织的交通法论坛,很难听懂、理解,到后来也敢于拿起话筒亮出个人观点;每年学院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申请内部评审会上,自以为完美的想法都会被虐上好几轮,但每一次都收获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2018年杨洁老师以研究智能汽车产品安全法律治理为方向,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资助。杨洁老师说,读书期间导师教诲她要“做中学,学中悟,悟中行,行中研,研中创”的思路引导她不断总结经验、屡败屡战,而法学院自由、务实、团结、共进的科研、工作氛围也为自己跨领域发展的调整、适应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大数据,是当前各行各业都无法回避的热门话题。在刘艳红院长牵头组建法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科研团队之后,作为法学院为数不多的“码农”,司法大数据成为了杨洁老师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杨洁老师将工程科学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迁移至法学研究领域,认为小数据时代侧重寻找群体的统一规律,而大数据时代应以发掘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为导向,为法律问题提供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2019年秋,杨洁老师与大数据基地徐珉川老师首次联合开设了研究生选修课《法律大数据算法与逻辑》。课堂上,前来研习的学生中有一半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杨洁老师表示,这是她从交通学院跨入法学院发展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考验。面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每次课前的备课压力极大,倍感焦虑,唯恐自己是班门弄斧。计算机学院19级的硕士研究生黄俊达在课程小结中写道:“杨老师应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启发我们用计算机学科知识进行学科融合的思考和尝试,在算法与法律之间架设了桥梁。”杨洁老师也表示,教学相长,通过这样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科研中涌现出的许多学术灵感,正源于和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

      教之以事  而喻诸德

      《交通法》是杨洁老师面向法学院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杨洁老师表示这门课的教学并非看起来的那样轻松。一方面,交通法涉及交通规划、工程建设、运输市场、安全管理等交通实践中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交通领域中总会涉及到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观点交锋、论题交织甚重,但如解最优方程一般形成共识、得出定论的法律问题寥寥。杨洁老师对每届学生都会专门指出,虽然这门课很难为他们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总是希冀同学们在课上有所识、心中有所思、未来有所为,发挥法律人的作用,为国计民生解决真问题。

    杨洁老师一直记得刘艳红院长对青年老师的教导:“对于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学科研不分家,老师做不好科研也必然带不好学生、上不好课。”2019年初,杨洁老师以讲师身份通过学校遴选程序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在此之前,杨老师就一直结合课题研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SSCI/SCI/EI期刊、高校学报、国内外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现已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沈梦洁,本科阶段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就是在杨洁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她也是杨老师工作后指导的第一组SRTP项目负责人。经过三年多接触,沈梦洁对杨洁老师的印象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会为了报告、论文中的一个措辞、一张图表要求她反复修改;生活中却又温柔真诚,那抹常挂在嘴角的微笑让她在老师面前敢想敢说,是真正的亦师亦友。交通学院19届硕士研究生张奇的学位论文也得到了杨洁老师的悉心指点,他在致谢中这样写道:“杨老师温婉于人,纯善于心,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次针对我论文出现的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帮我理清思路,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不忘初心  以东大为傲

    “多出去走走,给未来更多可能”,这是杨洁老师时常会与学生提及的。201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杨洁老师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学交流,与合作导师董菁教授就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问题展开研究。杨洁老师戏称那段时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每天在国外实验室收集国内数据,把主要城市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翻了个遍。国外科研团队提供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帮助杨洁老师逐渐琢磨出政策量化研究的思路,近年来陆续在Energy Polic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等顶刊上发表了自己的成果。每年只要有机会,杨洁老师都会赴国外参加1-2次学术会议。在杨洁老师看来,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用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资源研究中国问题,是新时代高校青年学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2018年9月,受最高人民法院选派,杨洁老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开展为期半年的法院信息化援建工作。和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艰苦,杨洁老师亲身体验了各族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坚守与奋斗,深受感动与鼓舞。援疆期间,杨洁老师深入中、基层法院调研,积极为和田中院信息化建设献言献策。因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被新疆高院评为“法院优秀援疆干部”。返校之后,杨洁老师也鼓励身边的同学、亲友们多到祖国的基层、边疆走一走、看一看,加深对国家、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多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什么是你的贡献”。

    “18岁之后,我的人生就与东大紧密相连,我的本硕博都在东大,是东大培育了我”。2019年夏天,杨洁老师随学院招生组前往广州招生,真切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校友们对母校的热忱、关心和期许,更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杨老师记得,当时因行程临时调整,热心校友家长凌晨4点从揭阳赶到汕头协助她进行校招宣传,他充分发挥“地主”优势,操着潮汕方言同考生、家长们沟通交流、咨询宣传,忙前跑后整整一个上午。杨洁说,“远在他乡的东大亲友们都能为了东大的未来如此尽力,留在东大的自己更应加倍努力。”

      “做人、做事、做学问,时时处处与人为善”,杨洁老师说这是她刚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时,东大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徐吉谦老教授给予她的教导,“这个善字,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

      “止于至善”,正是杨洁老师一直追寻的目标,践行的道路。

      来源:东南法学 201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