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前沿和“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国内外高校交通科学及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协作与交流,第一届江苏省研究生智慧交通运输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将于2020年8月13-14日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举办。
一、大赛主题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正进行深度融合,“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国家重点专项启动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智慧交通等试点正在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稳步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发挥积极作用。智慧交通便民利民,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综合交通出行等示范工程稳步开展。
大赛以智慧交通运输为主题,欢迎国内外交通科学及工程领域(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机场工程、港航工程、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优秀硕士研究生报名参加。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协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
三、举办时间
本届大赛2020年7月开始,2020年8月13-14日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举行线上决赛答辩。
四、费用说明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金等)由承办单位负责。
五、参赛说明
1、参赛对象
参加本届大赛的对象为国内外高校交通类相关学科在校硕士研究生。
2、竞赛分组及要求
(1)竞赛分组
本次大赛设两个类别,分别为: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岩土、港航、测绘、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竞赛类;
交通工程系统,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与智能网联交通等相关竞赛类。
(2)作品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自主完成的原创性作品,参赛者及指导教师须对作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原创性做出承诺。如果作品部分内容参加过其他赛事,应如实解释说明。
参赛作品应围绕大赛“智慧交通运输”主题,针对交通运输系统出现的具体问题,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提出具有新颖性、可行性、实用价值、具备完成度及一定难度的优化方法或解决方案。作品可以是实物模型、研究报告、设计图纸和计算机软件等。鼓励脚踏实地的作品。
作品申报类别应符合作品实际内涵,最终以评审专家意见为准。
3、参赛方式
(1)参赛者自主组队报名,原则上每队参赛队员3-5名,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
(2)参赛作品选题须符合大赛主题,符合提交的竞赛类对作品的内涵要求。
(3)参赛学生必须使用合法、合规软件开展设计、计算。技术方案的雷同、抄袭和知识产权纠纷等,参赛选手自行负责。
(4)参赛作品一经提交,不予返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4、大赛时间安排
(1)2020年8月8日前,完成作品提交。各参赛队伍将附件1“作品申报书”电子版(模板详见附件)及参赛作品相关材料(例如设计图纸、实物 模型照片、计算机软件、作品说明书及研究报告类作品的研究报告等)打包发送至邮箱2298799548@qq.com。
(2)2020年8月9-10日,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评,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名单。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网站(网站:http://tc.seu.edu.cn/sqxx)公布初评结果,同时通过作品申报者预留邮箱进行通知。
(3)2020年8月11-12日,决赛入围作品参赛者做答辩准备。
(4)2020年8月13-14日,组织决赛答辩。
(5)2020年8月15-20日,评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
5、决赛阶段的答辩流程
各参赛团队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参加答辩,答辩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参赛团队代表向评委介绍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第二环节:回答专家和评委的质询。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分两类各自评奖。每类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其余进入决赛的作品将获优秀作品奖。其中,一等奖奖励人民币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优秀奖1000元。
获得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的硕士研究生,如报考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并达到复试资格,复试环节可获得10分加分;获得创新大赛二等奖的硕士研究生,如报考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并达到复试资格,复试环节可获得5分加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胡建英(18351941899),郭延永(18751965236)
电子邮箱:jianyinghu@seu.edu.cn,guoyanyong@seu.edu.cn
大赛公告发布网址:http://tc.seu.edu.cn/sqxx
组委会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交通学院,邮编:211189
未尽事宜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附件1-江苏省研究生智慧交通运输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作品申报书.docx
主办单位: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协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
二零二零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