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白桦

时间:2011-12-21浏览:762

白桦,蒙古族,中共党员,现为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生。20057月本科毕业,获东南大学免试研究生入学资格,后放弃了直接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担任东南大学支教团队长,到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支教一年。曾担任交通学院研究生学生会主席、硕士研究生062班班长等职务,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三好学生、鄂尔多斯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东南大学十大风云骄子、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他组建的交通工程小分队被评为2003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回想走入大学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又自己独特想法的社会人,并肩负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我感慨万千,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我愿意是:奉献。

一、放弃保研,加入支教,开启新的篇章

200510月,凭着一腔热情和全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初试、复试以及面试三层选拔,我以成绩第一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并在东南大学支教团中担任队长。我们的支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第一中学。在支教的岁月中,我从一个敢想敢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成熟干练的社会人,提前完成了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上的过渡。思考了很多,实践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根据学校的规定,我的学习成绩名列总排名的15%,并获得了两个省级的荣誉,一个是省级“三好学生”,另一个是江苏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完全有资格直接读研。但是,我还是毅然选择了支教。做这个选择并不是头脑一热,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我想最大限度的作一个有用的人。在东部地区人才济济,我就像沧海一粟。而在西部地区,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学校培养四年,我已经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对我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年轻就可以尝试。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应该让它过的更有意义。

其次,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艰苦的条件对我来说是一种召唤,又是一种考验。自上学以来,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上大学以来,非常渴望接受一种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渴望一个艰苦的环境,以求经历风雨,增长才干,积累经验。

此外,与东南大学的对口支教地碰巧在我的家乡内蒙古。而且在上初二的时候,我随学校参加过“一帮一”的帮困活动,亲眼看到了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亲身接触到贫困地区的学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我需要为那里的孩子做些什么。支教给我这个机会来实现我的这个愿望,去帮助家乡人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没有把支教当作一种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和心血。

20058月开始,我的角色由一名学生转换成了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提醒自己只是当地学校的一名普通的职工,不存在任何特权;而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意识到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我个人,更重要的代表着东南大学和全国的志愿者,所以时时处处严于律己,争先创优。

二、潜心教学,义务补课,疲惫燃激情

我在支教一年中,担任东南大学希望之星班的班主任,并教授两个班的英语课。教书对于一个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开始以葫芦画瓢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后来逐渐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反复的研究教学方法,请年长的教师听课,多方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渐渐的他形成了自己的讲课风格,课堂效果逐渐好起来。同时,他还参与全国的英语实验课程“真实阅读”的教授,在教书中不断学习,再加上对学生勤加督促,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他所带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另一个是普通班。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分别在重点班中和普通班中名列第一名。在学校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特别奖。他的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

两极分化在他支教的学校十分严重。以他自己的班为例,我代课的重点班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即使在这样的班上,还有几个学生上了高一只会ABC,这给他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要完成进度,又要让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把他们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上。为了能让他们尽快的融入课堂,他在办公室开办了补习班。此后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在给学生纯义务补课上。补课的范围包括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

开始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希望老师能够帮帮他。为了鼓励他提高成绩,我就答应下来。后来找到他的人越来越多,有他自己班上的,也有外班的;有高一的,也有高二、高三的。补习的科目也从原来的一门英语增加到五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活动课和晚自习前的时间补英语,中午、自习课和晚上放学后讲其他的科目。后来办公室坐不下或时间调配不开就分成两个班,隔一天讲一次。一天下来加上补课,至少要讲五六节课,最多的时候一天上十二节课。有时候很疲惫,坐在办公室里就睡着了,但他只要想到付出的努力会对学生有一点帮助心里就满足了。每次只要一走上讲台,他看着那么多求知的眼睛就像复活了一样,有燃烧不尽的激情。

三、以理服人,扶贫帮困,苦乐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东南大学支教团的一个特色。但是,当地的很多学生远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天真纯朴、上进心强,一开始我对自己能否管住一群调皮的孩子没有信心。但对于他来说这一生能从事教育事业也就这一次机会,只有这一年时间。应该让这一年更加充实,让这一年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而且,他支教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西部的孩子们的,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目标就必须和学生们多接近,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他在接任班主任之后,他才发现支教的真正乐趣其实是在于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每一秒。

他在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担任的是高一希望班244的班主任。这个任务给他的压力很大。压力来自于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诸多方面对这个班的关注和期望。当然选择了班主任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艰苦的工作。他的作息时间也随着学生走。早上600监早操,晚上1040下晚自习,天天如此。放学后学生经常会到办公室问问题,零点回到宿舍是常事。

当地的学校就像一个托儿所,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学好学坏都是老师的责任。因此这一年相当于60个孩子的父母。他工作的思路以德育教育为前提,重点抓学习。通过德育教育,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宽容诚信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严抓班风,班级纪律,让学生把心放在学校,留在教室,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学校文明和卫生流动红旗。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令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寻求解决办法,活跃课余气氛,加强班级凝聚力。每天利用班主任晚自习的十分钟时间,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给与讲解。同时,应用日记的平台与学生直接对话,了解困难,解决问题。在提高成绩方面,在每次考试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帮助他提高成绩。

贫困一直以来是西部地区的敏感话题。他在支教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多次走到贫困学生家里做调查,了解贫困学生的所需所想。在不同的学生家里,见到了中国最不受关注的社会群体,走到了最艰苦的家庭中去,体味了贫困家庭的辛酸。在家访过后,他把自己的感想经历,写给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得到了东南大学大力的帮助和支持,纷纷捐钱捐物。冬天两次寄来过冬的棉衣和学习用品,第二年春天,收到了数百千元的捐款,他又先后联系了十多个团支部和个体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点对点”的长期资助,直到他们考入理想的大学。收到资助的学生感激涕零,决心用更加刻苦的学习来回报所有关心他们的人。

在支教结束后,依然关心这当地贫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断的把当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将给身边的人听。很多热心的人深受感动,主动捐钱委托我交给那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在0710月份,他带着很多人的关怀和捐款再次回到支教学校。当把钱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才更深刻的体会到,也许几百块钱在一般人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这些钱却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很多变化。

四、加强交流,互助进步,创支教联盟

全国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奔赴支教地之前,齐聚郑州大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在此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支教队员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奔赴支教地之后,他们和其他高校的支教队员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支教的西安交通大学支教团、上海交通大学支教团、北京林业大学支教团和中国农业大学支教团。除了短信、电话、E-mail等联系方式外,各支教团之间还进行了多次互访。在2006年的4月,他们应上海交通大学支教团的邀请,来到上海交大的支教地点纳林希里参观访问。在互访中,各支教团交流支教经验和感受,取长补短,增进了解,提高了对支教的认识,改进了工作方法和理念,还拓宽支教工作思路,促进各支教团的感情。正是由于这样一些优点,参观回来,我认为可以采用一种更为稳定的方式将这种活动继续下去,并且在模式上进行创新,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使支教工作更为丰富,于是初步产生了建立支教联盟的构想。

回到准一中后,他们就着手准备协调各支教团,积极促成支教联盟的建立,以期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像扶贫接力计划一样一届一届延续下去,以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六月份将各支教团和鄂尔多斯市各级团委的领导请到准一中将支教联盟的事宜最终确定。在会上,五校支教代表就成立支教联盟达成共识,并且探讨了进一步合作的模式和方案,交流了一年多来支教工作的心得与感受。我在会后又提出了工作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合作长期化的发展构想。支教联盟得到了团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地方媒体对此次联盟的建立进行了跟踪报道。此次活动是鄂尔多斯市历年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评价最好,媒体关注最多,影响最大的支教活动。

五、支教收获

一年的支教生活,体验很多,感想很多,收获很多。

我所带的班屡屡获得学校的文明和卫生流动红旗,在一年期间,曾被评为“军训先进集体”,在运动会获“精神文明”奖。我个人在准一中的青年教师赛讲活动中获特别奖,所带的两名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由于在支教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我被评为2006年鄂尔多斯市级优秀志愿者,我也是鄂尔多斯市五所高校历届支教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支教队员。回到学校后,被评为东南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东南大学2006年度十大风云骄子称号。

然而,我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学生对我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还记得本来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离开校园的学生终于重新回到了课堂,向我哭诉他的后悔;还记得过圣诞节,收到了三十多个苹果,而且每个学生送我“平”果的时候都千叮咛万嘱咐:老师你一定要在平安夜十二点整的时候吃我送的那个苹果,它会让你一年平安的;还记得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大堆礼物(回过头想想他们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礼物的钱都是从一顿顿饭上省出来的。因此,无论贵贱都一一珍藏起来);还记得当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会争着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感冒药;还记得当我为他们所犯的错误而生气的时,他们会偷偷写信来安慰我……

永远不能忘记2006714——我们分别的那一天。临行时下起了瓢泼大雨至少有8个班500多个学生逃课来为我们送行。小小的车站挤满了学生,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挤不下而站在外面淋雨。车子外面下着大雨,孩子们把车层层包围着,我们在里面拼命的挥着手,哭喊着“回去吧,别感冒了,老师会回来的。”孩子们追着汽车,挥着手,擦着眼泪,喊着“再回来”“别把我们忘了”“老师再见!”车子已经开出四五百米了。依然有十几个孩子跟着汽车,执着的挥着手……

人说支教是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我想做一下拓展,用一年的时间培养一份亘古不变的情感,体验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积蓄一份永葆活力

六、总结

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感慨万千,奉献一直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当我决定参加支教的一刻,我便将我的青春奉献给了准一中的孩子们。虽然在那里的日子仅仅只有一年,但对于我来说,奉献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