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钧

以路为名:于艰苦时代铸工程匠心

“‘学’是求学的学,‘钧’是千钧一发的钧。”这是邓学钧老师在一次访谈中对自己名字的解读。回首邓老的求学探索生涯,真切是那个艰辛年代诸多千钧一发之际的破蛹成蝶。

193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邓学钧老师,彼时正逢抗日战争爆发,成长过程中在沦陷区几经逃难,解放后三年在苏州上完了初中。那时是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国家社会百废待兴,亟需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经历了革命先烈们排除万难、努力建设新中国的浴血年华,年轻的邓学钧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考取交通部南京公路工程学校,1955年毕业后又考取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城市道路专业,自此也开启了一段以匠心筑精品的动人故事。

1960年本科毕业后专业能力拔尖的他留校任教,经历动荡十年后又迎来了国家经济腾飞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邓学钧老师带领课题组团队深耕江苏、浙江等多省道路工程现场,连年扎根工程一线,夜以继日开展研究,攻克了高等级水泥路面设计施工等诸多科研难题。他曾回忆说,当时的计算机数量稀有且性能落后,编码都还是孔码,每天都要一早骑车到配备计算机的天文仪器厂,调整修改至深夜才能回家。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留学初潮开始,邓学钧老师是当时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唯一公派至美国学习两年的青年教师。留美期间他研究并完成了高速铁路整体沥青道床多层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和电算程序研制,回国后他连续承担国家“七五”“八五”科研攻关项目沥青路面专题研究,1991年承担沪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对南方多雨、高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作为我国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开拓者,1997年他承担了江阴大桥钢桥薄层沥青桥面结构和材料研究,在浇注式沥青桥面结构设计、材料、力学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19811月 欢送邓学钧老师赴美学习

邓学钧老师的研究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自1964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汽车与路面相互作用系统动力学,1986年后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点基金4项资助,直至1998年完成车辆机械振动和路面振动的融合研究,建立了路面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函数及位移场理论,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首篇交通运输领域优秀博士论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刚性路面设计研究、国内最先开展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研究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专题研究,邓学钧老师坚持理论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探索,形成了当代交通领域科技重要著作《刚性路面设计》,书写在那个年代最美的匠心画卷,推动了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


革故鼎新:于发展改革绘学科蓝图

邓学钧老师留洋期间依旧心系国家交通发展与专业学科建设,完成课题研究同时也深入调研了美国公路建设发达的缘由及其背后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归国后他根据调研结果分别作出《美国公路发展概况》和《美国高等学校概况介绍》两篇报告,总计报告场次20余次,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19835月底邓学钧老师归国之时恰逢领导班子换届,当时系主任的一句“个人需要发展,整个学科更需要发展,应该将个人的发展与整个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肺腑之言,让邓学钧老师决定担起道路专业教研室主任的重担,开始主持道路系的工作。

好的,我来做。”一句简单的回复下是千钧的责任与重担。正当时邓学钧老师与陈荣生老师等几位跨越重洋归来的老师立志将留洋学成化为所用,带领起学科发展新风潮,然施展身手时却由于师资教资缺乏、学科方向不明晰等固有隐患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邓学钧老师、陈荣生老师偕同其余骨干教师在1983年率先敲响改革的钟声。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邓学钧老师、陈荣生老师等拟定了关于学科的发展报告,提出调整改变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加快研究生与师资队伍培养、开展课题研究、成立设计院与产学研实践基地等多项实策举措,带领交通学院荣获第一个国家教学成果奖,切实奠定了道路学科的振兴之路,也与时俱进开启了交通工程学科这一新学科发展方向。

邓学钧老师牵头的教学改革刀刃内向、成效初见,学科发展如火如荼。1987年邓学钧老师晋升正教授,核心推动1990年道路专业博士点的申报落地。教学改革深化落实、学科发展蓬勃向上同时,学科话语权、办学自主权的缺位也导致了实验室资源使用、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限制,一系列的发展现状让邓学钧等教师们一致认为独立办学刻不容缓。

1989年,邓学钧老师、陈荣生老师等道路学科前辈们排除万难建立了交通运输工程系,由陈荣生担任系主任,邓学钧担任运输工程研究所所长,吹响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高速发展的号角。


燃灯指路:于时代新篇泽栋梁英才

回首我这一生,最骄傲的莫过于指导了2名院士、44名博士、78名硕士。如今,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已成长为我国交通领域的骨干力量,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这是身为一名普通教师,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

邓学钧老师在2017年中国绿色道路技术与管理研习班上如此回答主持人提问“最骄傲的事情”。扎根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邓老师依旧没有忘记三尺讲台的使命与责任,始终把培养新一代交通建设人才铭记心头,丹心育人、耕耘不倦,勇担东南大学道路交通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邓学钧老师著作立说,历年来编著出版专著4本,主编出版本科生、研究生教材3本,主讲《路基路面工程》及《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等主干课程,同时主编《路基路面工程》《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运输工程学》等教学用书,如今诸多交通学子依旧奉为圭臬。

即使退休多年,邓学钧老师依旧心系学院学科发展建设,多次受邀参加学科发展研讨等重要活动,回忆学院学科发展之筚路蓝缕,搫画交通强国建设蓝图,是交通学院的“活历史”与“定舱石”,2019年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三十周年庆典上邓学钧老师上台接受年青教师们的献花,荣膺交通学院三十周年庆“杰出贡献奖”。

交通学院三十周年庆“杰出贡献奖”颁奖(左三为邓学钧老师)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学院举行“初心不变·信仰始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作为到场老党员中党龄最长的邓学钧老师,佩戴着写满荣光的纪念章,作为纪念章获得者代表发言,言语中透露着不忘红色初心的信仰与坚定,也寄语新时代青年交通人们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交通强国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邓学钧老师参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并作代表讲话


开疆拓土,革故鼎新,创学科发展之伟业

潜精研思,攻坚克难,怀矢志报国之热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铺道路理论之基石

滋兰树蕙,筑路育人,传止于至善之雅风

愿先生精神永垂!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邮编

211189

二维码